水满则溢,乐极生悲。对于自我感觉良好、多少有些“得瑟”的张继科来说,2009年的开局并不美妙,甚至还有些悲催。
由于在横滨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对阵许昕)“獒劲”邪劲复发,不服从教练的暂停安排(确实不太像话),受到“制裁”,他失去了世乒赛参加单打的机会。2009年2月,横滨第50届世乒赛,张继科只报了男双、混双。他与郝帅搭档获得男双第三名,与木子搭档的混双闯进了决赛,但功亏一篑,不敌李平、曹榛组合,与他职业生涯的首个个人世界冠军失之交臂。
2009年下半年,张继科开始重新出发,出战男团世界杯赛使他成为了新的世界冠军,之后还获得了亚锦赛的男团冠军。不过在单打赛场,他却被同龄的马龙和比自己小两岁的许昕所压制,亚锦赛与东亚运动会都屈居男单亚军。
——虽然,自己的照片也登上了国乒训练馆墙壁上的世界冠军光荣榜,但心高气傲的“藏獒”并不因此而满足。平心而论,男团世界杯冠军在男乒所有的世界冠军中最不“值钱”,犹如“鸡肋”,只要刘国梁刘导一高兴,即使派阿猫阿狗去,哪怕一次也不上场,跟着“打酱油”、“擦皮鞋”,一个星期之后照样可以混个“世界冠军”。对于志存高远、胃口甚大的他来说,这个男团世界杯冠军无疑只是几块饼干,一只蛋挞,压根小菜一碟。
10月,莫斯科,男单世界杯。刘国梁主教练派出了近况甚佳的马龙和左手将陈玘,但两人先后以3比4、1比4负于萨姆索诺夫,于是金杯被这位已经34岁的白俄罗斯老将捧走。
时辰未到,机会还没来。血性的“藏獒”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做好自己,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继续“蛰伏”,耐心等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2010年,是张继科出头之年。
3月,第二次队内“直通莫斯科”的选拔赛中张继科就脱颖而出,轻松获得了参加世乒赛团体赛的资格。第一位出线的是许昕,第三位出线的是马龙。——中国男乒的新“三剑客”,此时已初显雏形。
4月,张继科再接再厉,在亚洲杯上拿到了自己第一个洲际比赛的单打冠军。
5月,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年轻的“藏獒”把握住了机会,在半决赛和决赛都得到了宝贵的出场机会。中德决赛刘国梁教练本打算启用马龙、马琳、王皓三人,但王皓因球拍问题压力较大有些怯场,于是刘国梁开赛前5分钟决定将王皓换下。临危受命的张继科不负众望,中盘战胜德国名将苏斯,拿下关键的一分,为中国队三比一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8月,在苏州举行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公开赛中,张继科4比3力克在莫斯科中德决战时独得两分的马琳,首夺巡回赛男单冠军。
9月,国际乒联最新排名张继科上升至第三,“探花”的位置创下其职业生涯排名新高,标志着他已成为国乒小将中的佼佼者,并迈入世界最优秀选手的行列。
10月,德国马格德堡世界杯。刘国梁志在必得,派出了当今乒坛最佳的直拍选手王皓与最强的横拍选手张继科参赛。两人胜利会师决赛,大赛经验略胜一筹的王皓第三次捧得男单世界杯。
看到张继科日臻成熟渐入佳境,尹霄教练颇为感慨,“他曾经走过一段弯路,现在他在慢慢找回以前失去的东西,这条路真不好走。”每逢大赛前,张继科习惯了给尹霄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听取他的意见。尹霄叮嘱他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人要更勤勉;技术要更细腻;心理要更强大……
张继科国家队的分管教练肖战,在爱徒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技术上严格要求,精雕细缕。原先横拍选手对阵直拍选手,前三板总是陷于相对被动,而张继科的“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现在有很多选手都采用了这项技术,但张继科将其发挥至极致。与欧洲选手和队友相比,张继科侧拧的速度更快,弧线更低,落点更刁钻,击球动作也更为简洁。如今,反手拧拉、高质量的发球、超强的正手相持能力,已成为“藏獒”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主教练刘国梁更是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其实这球打到最后,比的就是人的境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张继科已经听过无数遍。
节选自渔樵老师作品《张继科小传》
张继科小传(四)链接:http://www.cgtt.net/2556html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来自外部的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