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再出发”?
好不容易经过一番纠结才重新投入进训练中,李晓霞给自己约法三章,首先打球必须是第一位的,为了封闭训练连人大会议都请假了。“乒乓球以外的事眼下都变成了第二位,而且心态不能反复,如果做了决定不坚持,那还不如不做决定。李指也同意我的想法,还跟我说他会更狠地‘逼’我。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觉悟,我现在已经上了这趟车,如果中途跳车,还不如一开始就别上来。”
第二就是要放下之前拿过的所有成绩,李晓霞说自己现在就是“零”,里约奥运会周期里的每一个比赛冠军她都要全力以赴去争取。“这是我回来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基础,我可以放下成绩和大家一起争取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名额。”李晓霞说如果不能做到放下身上的成绩,她就会进入坏情绪的死循环,就像“厌球”时期那样,动不动就会想“我这么累到底在图什么啊”?全都放下后,李晓霞觉得身上轻松了很多,到底图什么也有了答案。“我现在又变成一张白纸,只有争取一个一个冠军,才能获得参加更多比赛和参加奥运会的机会。要参加奥运会当然要付出得比别人多,要不凭什么让我去打?”李晓霞说这些都想通了以后,即使没能竞争上,她心理也是坦荡平静的。“现在我的年龄是队里最大的,没竞争上也很有可能,但我的想法是要珍惜能打球的时光,真努力过了,失败后也不后悔。现在尽量挖掘自己的潜能,再吃吃苦,以后有的是时间陪家人旅游过小日子。”
第三李晓霞要求自己必须能“撕破脸”,无论什么比赛,只要上场就要豁得出去拼。“大家都知道在比赛里被人拼很难受,而且不拼出去,我就不可能赢。一开始我也怕自己撕不下来脸,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封闭训练和队内比赛,觉得我做的还可以。”
“再出发”的李晓霞比以前又有很多不同,看问题更成熟,以前总需要李隼教练提点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抓主要问题也更加准确,李晓霞说,最关键的改变是能接受自己的缺点。“以前我受不了别人说我不好,拿了成绩以后更有这种感觉,现在我觉得能坦然接受批评,面对批评我也能用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可能因为自己心里更有数,也更了解自己,有了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心里更平静吧。”
李晓霞以前打乒乓球很快乐,乒乓球给她带来了很多成绩,很多荣誉;同时她也经历了打乒乓球的不快乐,不想见到球,不想见到队友和教练。现在乒乓球之于李晓霞少了份感性,多了点理智和坦然,她用一年时间掏空自己,再追问自己,最终看透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在乎的目标和感觉。李隼对李晓霞说过一句话,“你的决心有多大,气就有多长。”现在李晓霞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也真正开始了“再出发”的征程。“当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候,就会鼓足勇气,不管结果如何,都会为了那个目标一心一意地争取。”李晓霞说。
现在,李晓霞过着她口中“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天坚持写训练日记,准时和主管教练一起看技术录像,当然暴脾气的李晓霞还是会在训练中带“情绪”。“每天李指给我练全台跑位的时候,我会边练边对李指嚷嚷,你懂那种烦吗?他这时候就会说,我懂,跑吧。”师徒两人经常这样“情绪激动”地练齐一天的训练课程,有什么话都不藏着掖着,有什么情绪都一起发泄,但活还是照干,训练质量也不会放松。
在封闭训练中和李晓霞住一个房间的胡丽梅总抱怨要一个人呆在房间,因为李晓霞每天看完录像还要去做放松和治疗。好几次李晓霞回到房间后瘫在床上说“累得不行了,人都动不了”的时候,胡丽梅觉得真奇怪,“霞姐,训练的时候没觉得你累啊,每天都嗷嗷喊,可大声呢。”
——摘自2015年第4期《乒乓世界》杂志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