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奥运会之前,如今已成为美国队教练的马西莫·科斯坦蒂尼(Massimo Costantini)代表意大利队参加欧洲资格赛,他遇到了来自中国、代表奥地利参赛的丁毅。那天科斯坦蒂尼输给了丁毅,他还记得其他运动员、教练和球迷们对此都感到大惑不解。
「面对中国对手,说真的,我们都震惊了,」科斯坦蒂尼说,后来他凭借外卡参加了奥运会。
丁毅代表奥地利参加了四届奥运会,这股趋势还在持续增长。越来越多在中国希望渺茫的选手去往渴望接纳他们的国家,发展自己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事业。
「失去入选中国国家队的机会时,我还很年轻,我还有自己的梦想,」30岁的王臻(Eugene Wang)说,2012年奥运会前不久,他在加拿大队中获得了一个位置。「就在那时,我得到了这个邀请,我就去了。」
被问到运动员们对中国选手遍布全球作何感想时,墨西哥运动员马科斯·马德里(Marcos Madrid)微笑着叹息。「很复杂,」他说,很多乒乓球运动员都有同感。
所有人都承认,中国在训练和技巧方面遥遥领先。于是,很多国家的乒乓球联合会希望得到这样优秀的选手和教练,不仅仅是在短期内给他们机会去赢得比赛,也希望他们能提高这个国家其他选手的竞技水平。
「我心里知道,因为他们的出现,我需要更加刻苦训练,」马德里说。
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优秀的竞争对手很难寻觅。在接受他们的国家里,中国选手通常得兼任教练和宝贵的陪练角色。
倪夏莲被邀请到卢森堡去时,主要是担任教练。结果她显然成了这个国家最出色的选手,只得再次成为全职运动员。
「我觉得他们能帮助其他运动员进步,这样很好,」男子乒乓球世界排名第一的马龙说。
与此同时,很多选手觉得竞赛精神遭到了破坏,对此感到愤怒。
这些选手们注意到,最近才更换国籍的运动员们只顾着发展自己的运动生涯,他们没有走过某些模糊的门槛,对自己的新国家毫无兴趣,抑或大多数时间还是呆在自己原来的祖国。
就算这样的判断有任何意义,也很难这样去下结论。每个运动员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他们的才能是共同之处。
比如说,有些运动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移居海外,所以很容易和新国家产生深切的联系。22岁的林桂今年在奥运会上代表巴西参赛,12岁那年,她因为一个交流项目从中国来到巴西,最后留在这里打乒乓球。
「我觉得自己完全适应了巴西;同事们都觉得我是巴西人,」林桂用流利的葡萄牙语说。「但是我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中国人,因为我出生在那里。不过我觉得这很酷,出生在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长大,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李平(草根乒乓网注:2009年51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曹臻合作)的情况则与她截然不同,他今年30岁,去年才离开中国国家队,代表卡塔尔参赛。
「我觉得自己代表哪个国家参赛并不重要,」李平说,在奥运会之前,他排名世界第28位。「重要的是能够参加奥运会,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
到头来,任何人都很难说哪一种更换国家的选手选择的是「正确的方式」。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觉得下届奥运会前有必要进一步调整规则。目前,21岁以后更换效力队伍的球员没有资格参加世锦赛、世界杯和世界团体锦标赛等赛事。但他们可以参加奥运会。
维克特说,他希望出台一条规则,要求运动员在新的国家居住满一段较长时间后,才能代表该国参加比赛。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马上改变规则,」维克特说,他指出,改变规则需要222个乒乓球协会成员国投票通过。「也许其他人有别的想法,我接受这一点。」
无论规则是否改变,维克特表示,他都希望能做更多,以改变世界乒乓球技巧水平失衡的状态。
维克特在采访中透露,国际乒联近几个月来已经开始推进一项计划,与中国乒协合作,让年轻的非中国选手能够常年在中国训练基地居住和训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系统中学习和提高。
这一计划仍处在初期阶段,它有一个内部名称: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
「当然,一项体育运动中如果只有一个国家能赢,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是很困难的情况,」维克特说。「但这不是中国人的错。其他选手必须要刻苦训练。」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2016年8月21日 下午10:48 1F
这种现象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说不清楚。当我留意到女子前两轮比赛之后,非中国出身运动员所剩无几之后,我觉得或许这种现象值得重视了。
2016年8月23日 上午10:22 2F
在这方面霓虹国或许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