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天津世乒赛男团半决赛 中国3比2韩国
王涛2比0刘南奎(17,9)
马文革1比2金择洙(-18,12,-15)
孔令辉2比0李哲承(18,18)
马文革1比2刘南奎(-12,16,-20)
王涛2比0金择洙(14,18)
中韩男团的半决赛恩怨,其实并不是从大阪开始的。早在6年前的天津,两队就曾为了一张决赛入场券大战了整整5个回合。
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对于主场作战的中国男团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如果想在家门口把斯韦思林杯夺回来,他们必须先在半决赛过了韩国队这关。彼时,队伍中的王涛和马文革两位老将都是实力型选手,在任何场次都可以担当一二号位置;丁松的削球技术风格怪异;刘国梁的直板快攻流畅犀利;孔令辉的技术全面心理过硬。5名选手实力平均,形成了中国队的最大优势。
韩国队除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刘南奎之外,还有正值当打之年的金择洙以及后起之秀李哲承与姜熙灿。他们每个人特点鲜明,特长突出,在1994年的亚运会中曾经给中国队制造过很大麻烦,况且韩国人从来不缺乏顽强的斗志和争冠的心气。
比赛结果与6年后的大阪十分相似:中国队两度领先,两度被追平;小将孔令辉拿下了关键的第三盘,老将马文革却意外地连丢两分,能够帮助球队挺进决赛的重担分别交到了王涛和金择洙的身上。而当时左手横板、反手生胶打法的王涛一度被视为金择洙的“克星”,两人的交手也远没有6年之后那样悬念丛生。最终中国队带着这场胜利所积累的强大自信,又在决赛中用了一个“3比2”战胜瑞典队,完成了一段“六年朝思暮想,一夜春华秋实”的传世佳话。
★2004年多哈世乒赛女团半决赛 中国3比2日本
王楠3比2梅村礼(3,8,-6,-6,10)
张怡宁3比0福原爱(7,4,5)
李菊2比3藤沼亚衣(-7,-9,7,6,-6)
张怡宁2比3梅村礼(-9,5,3,-9,-11)
王楠3比0福原爱(5,8,7)
长期以来,中国女队一直在世界乒坛处于领先位置,在进入决赛之前,她们很少能够经历五盘大战的鏖战。然而在2004年的多哈,强大的中国女团也让球迷体验了一把心跳。
根据当年的赛制,参加团体赛的球队先被分为两组进行循环赛,两小组第一直接进行“半决赛”,胜者晋级、负者再与两小组第二之间的获胜方进行另外一场“半决赛”。
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赛是小组第一之间的对话,尽管失利之后还有机会,但谁都想早早晋级,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也正是因为输完之后还能再打一场,所以日本女将在出手时没有任何顾虑。
当时已经28岁的梅村礼是日本队中的绝对主力,球风凶悍的她从比赛一开始就展现了日本队高调搏杀的战术。在发接发环节,梅村礼明显增加了长球和挑打的使用率,进入到相持阶段,她又变稳为凶,很少用中性球过渡。尽管开局0比2落后,但随着搏杀命中率越来越高,梅村礼迅速扳回两局,并在决胜局以10:8拿到了两个赛点。好在王楠依靠她的经验和临场控制力,才力保首分不丢。
在张怡宁3比0轻取小将福原爱之后,中国队才得以心神安定,没想到李菊在第三盘面对藤沼亚衣时意外落败,而且一直处于追分的被动局面。老将梅村礼再次登场时依旧勇猛搏杀,在1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战胜了张怡宁。
王楠对阵福原爱的悬念虽然不大,但比赛被对手拖入决胜盘,还是超出了中国队的想象范围。在赛后总结中,全队最大的收获就是:当对手搏杀球多了、冲击力大了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军心,并要有针对性的战术予以扼制。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