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李晓东教练谈乒乓球协调性的六个关键词

倚天雪
倚天雪
倚天雪
432
文章
104
评论
2014年7月26日17:30:49 评论 12,873

第五、引拍有引拍的技巧。

在由后往前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盲目地想发力,从拉手开始,手就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了,导致整个挥拍过程中,再没有加速的能力,看起来用劲很大,实则费力不讨好,出球很僵,影响了手上的感觉,回球效果也不佳。 

其实,如果把迎前的过程分为两尺,第—尺中,你使两到三成劲差不多就够,最理想的境界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放松,但不晃,晃就容易甩了;紧张,但只是适度承点力,太多力就起反作用了。这样,才能为真正的击球赢得力量、赢得时间。而在即将击球的最后一尺当中,就要把这一尺的精华充分展现出来——包括击球的击、擦、转动、制造弧线、调节,都在这一尺内完成。如果掌握好了这点,对于提高空间感、节奏感都有好处。

很多人,对低球突击、拉冲还比较在意,一遇到高球,胳膊一抡就算完事。但邓亚萍却不是,她打任何一板球对弧线都有要求,大里面包含着非常细腻的小,总是力求把那“一尺的精华”体现出来,包括打高球,她会要求打出来的球通过自己的食指、虎口往下压送,让弧线能由上往下地走,所以命中率高,这就是她高人一筹之处。而更多的人,突出不了那一尺的爆发力,技术细节更没深想。 

第六、连贯 行云流水 旱地拔葱 

打乒乓球的人,极端来看,分两类—— 一类人,不引拍,就在原地收缩,或者提前引拍很多,引完拍瞄着、等着,每打完一板几乎就要停顿一下,容易原地下坐,跑起步法踉踉跄跄,既不流畅又很费力,属于“旱地拔葱”; 另一类人,每板球都在行进之间,有重心交换,至少有小的引拍,还原、引拍与出手环环相连,从不间断,充分利用动作的惯性,显得自如协调,我们称之为“行云流水”。 

你愿意属于哪—类?恐怕没人会选择“旱地拔葱”。我的理解,决定你是否能“行云流水”的关键,在于你打球是否符合连贯理论。在整个击球过程中,重心交换应该是不停顿的,重兴走出的小橄榄形(或称枣核形)轨迹是循环不息的,这样才能加强协调性,并在客观上提高回球的质量。当然,根据每个球的快慢,这种连贯在节奏上要有点调节j,不要让它停顿:比如球来得慢,你的重心交换可以慢一点,引拍可以慢点,动作略微大点,击球距离大点,使用力量大点,但慢到不停顿,比来球稍快点就行;如果球来得快了,我引动就快点,动作幅度小点 主动进攻,中距离、“中重心”、中力量;防御和快速相持,小动作、“小重心”、小距离——但是,不能没重心,出手不能不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连贯,主要是由后往前的,而不是上下起伏的。高水平的选手,我说个笑话,他打球日寸身体的高度都差不多,整个人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不间断地运动,所以流畅协调。相反,如果“坐”在那儿一起一伏,起来下去需要时间,再由后往前还需要时间…就难免不“旱地拔葱”了。 

讨论了六个关键词,说到底,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的好动作?我想有个检验标准,这个标准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不同的人,握拍的手形不一样,感觉也不是太一样,你说王励勤、马林是好动作,就让所有人模仿他们?不可能也不可取。女国手里,王楠、张怡宁正手拉球有点“撇”,郭跃拉球就有点“包”,孰有孰劣?实际上无关高下。真正的衡量,我想,是看你有无做到──能紧能松,能身前击球,能发力、摩擦,有细微的调节──-这几点就足够了。 

如果只注意动作的外形,而不注意内涵,就可能走向另一个误区。我原来有位师兄,动作特别漂亮,外号“宣传画”,意思是他的动作可以当教科书贴在那儿,但是他的实战水平与动作并不相称,因为他沾球那一下,出手不够集中,击、擦的感觉不太好。所以,动作看着很顺,似乎没有毛病,并不等于真的没有问题,如果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一味地放松、求顺、集中就有违协调的本意了。不要觉得一发力就是僵,合理的发力应是有松有驰,发力的时候紧,放松的时候松,这也是一个技巧,大家可能现在比较重的是发力的技巧,但相对忽视了放松的技巧。

(完)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倚天雪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4年7月26日17:30:49
  • 除非特殊声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