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柔韧性的好与差对于发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韧性练习,以致手腕做伸的动作时与前臂的夹角可以小于90度。由于手腕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在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足。
1、多球训练:这是发球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运动应每天坚持这种练习20分钟。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比赛战术的需要,不要为练而练。
2、单项战术。练定点的发球抢攻,把发球与抢攻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发球和抢攻的配套,提高发球的效果。练习时,对接发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练习发侧下旋球与近网点球技术相结合,即要求对方摆短到近网接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接发球技术(落点有时也可变化),自己发球后,即练习近网点球技术,这样,既练了发球,也练了发球抢攻,即使定点练习,也要求有点判断,是一种符合实战需要,比较活的训练方法。
3、实战训练在以上两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面的实战训练,如记分练习、比赛等,以检验发球和发球抢攻的实效。进行这种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大胆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发球和抢攻技术。
4、制定一些指标、数量。在发球或与抢攻结合练习时,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些指标或数量要求。如:练习单个发球时,要求队员发球质量要高,命中率达80一90%。
国家乒乓球队对发球与抢攻结合性技术要求多一些,我们要求运动员要带著实战观念练习发球及发球抢攻技术,不断提高抢攻的命中率和落点的准确性,逐渐加大抢攻的力量,提高发球抢攻的威力。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现在的发球种类不如从前老一代运动员,好的发球技术也没有很好继承。相反,外国运动员倒学会不少我们的发球,而且有相当的质量。以高抛发球为例,现在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发得比我们好;反手发球,日本的宫崎和南朝鲜的金浣质量较高。欧洲人“吃”得不少。所以,我们现在的发球质量并不是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落后于外国选手。
要说完善发球,实际上也不难,无非就是在发球种类、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目前,发球的主要问题是发短球太多,发长球太少。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基本功比较差,运动员总想发完球后对方搓过来自己抢攻,而怕发长球后被对方抢攻。其实,你的发球如果有质量,有长、短落点的变化,对方即使抢攻,也是很勉强的,主动权仍在自己这一面。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或与发长球配合不熟练。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之处。所以,当前主要应在发长球上有突破。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关,首先应重视它,不要怕被对方拉;其次,要掌握发球的几个关键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三,发球后的抢攻一板要有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侧身抢攻的能力。我们的反手推挡、正手快带和快点技术也要配合协调。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发球普遍单一,没有成龙配套,很容易被对手适应。以现有的发球来看,一般每人都有正、反手或高、低抛等两种以上的发球。只是变化太少,水平不高。如能把这几套发球在旋转和落点变化上加以创新、提高,威力就大多了,这也是完善发球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于发球种类,现在还不算多,其中高抛发球占的比例很大,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选手不分男女、年龄不论大小,都把高抛发球作为自己的主要发球,而对它是否适应自己的打法特点和个人情况等考虑得很少,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并不是说高抛发球已经过时,而是说有些队员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盲目学高抛发球,以致降低了发球效果。另一方面,大家都发高抛,也容易被对方适应。我觉得,现在的发球还没有达到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各级运动队应该重视它,并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发球效果。从发球种类来看,最低限度也应该把以前我国老运动员的一些特长发球学到手。如:徐寅生的正手转不转发球、正手急上旋球;庄则栋、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把它们加以完善。
(摘自《乒乓世界》杂谈发球,作者:郗恩庭)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评论